第92章浑水摸鱼
大漠的夜,风沙如刀。
风裹挟着砂砾在岩缝间呼啸,李承乾伏在沙丘后,眯起眼睛望向远方。西突厥的人在高昌待了整整十几日。
期间他八百里加急传信给李世民,李世民叫他放手去干,同时也讲了讲自己在长安对那个高昌使者的利用,感叹他们二人心照不宣。有李世民的首肯,李承乾彻底放心。
高昌国边境的这片大漠,白日里热浪滚滚,夜晚却冷得刺骨。他伸手摸了摸地面,沙粒在指尖发出细碎的摩擦声,带着白日未散尽的余温。远处几点飘忽的火光在暗色中明灭不定,那是西突厥人的篝火。“殿下,探子回来了。”
侯君集低沉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李承乾转头,一个黑影猫着腰从沙丘另一侧滑下来,正是他派出去的探子,这个从小就在边境长大的士卒,此刻脸上满是兴奋。探子甲胄上沾满沙尘,呼出的白气在大漠的夜里凝成转瞬即逝的雾团:“禀殿下……”
李承乾抬手示意噤声,夜风突然转向,带来远处轻微的马蹄声。那声音时断时续,像被暗夜吞噬又吐出。
李承乾眯起眼睛,从望远镜中看见篝火旁晃动的人影一一西突厥人正在收拾行装。
可能是因为此行是秘密行事,为保证不惊动大唐,来高昌的西突厥人并不多,这点李承乾其实有预料,所以他才会放心大胆定下这个劫杀计划。可是…
李承乾盯着那几个西突厥人围在中央的那个人。看服饰和看这被保护的架势,身份似乎有些高?莫不是这临时起意的计划还能钓到大鱼?
李承乾啧声:“继续。”
探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殿下的望远镜果真是好东西,虽然听不见,但是看他们的表情,只怕是还对高昌耿耿于怀,似乎是骂了高昌人一路。”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战马不安的嘶鸣。虽然微弱,但李承乾敢肯定绝对没有听错。李承乾手臂瞬间绷紧,右手按在长弓上,冰凉的触感让他稍稍安心。月光此时恰好从云隙漏下,照得大漠上泛出惨白的光,宛如满地碎骨。“要起风沙了。”
侯君集望着天幕低语。
确实,远处的地平线开始模糊,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了轮廓。李承乾嗅到空气中愈发浓重的沙土味,细小的沙粒开始拍打面颊,发出轻微的啪啪声。
真是连老天爷都站在他们这边。
当第一阵狂风卷着沙幕扑来时,西突厥人的火把齐齐暗了一瞬。李承乾趁机打了个手势,五十名唐军如鬼魅般散开。他们的身影在飞沙中时隐时现,外罩的高昌服饰和长刀都刻意用炭灰抹黑,唯有一双双眼睛在蒙面布上方闪着幽光。这一次,李承乾并没有呆在后方,反而是跟着唐军一起悄无声息地靠近。搭弓,他眯着眼,计算着唐军前进的速度,在距离西突厥不过几里之时,西突厥人终是发现了不对,惊慌地大声呼喊想要抵抗。却不料暗处已有冷箭射出,直接掐断了西突厥人的惊呼。一个西突厥人踉跄着栽进篝火,瞬间,李承乾便带走一条人命。早前被李承乾吩咐的生长于边境的唐军间或吐出来几句高昌本地的话语,他们学得很像,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破绽。
突厥语的吼叫在混乱中格外清晰,李承乾不动声色,看见几名武士护着华服男子退向岩丘。
唐军将西突厥人逼到绝路,战场渐渐归于寂静,唯有未熄的篝火偶尔爆出噼啪声响。
李承乾站定,看着插在尸体上的箭矢。
这些箭矢是他特制的,他没有将高昌的特征明显做出,只是在不易察觉的细微处用了高昌特有的制箭的手法一一这还是靠他的望远镜偷师学来的。侯君集靠近,瞥了一眼角落处似乎还有呼吸起伏的一个西突厥人,似笑非笑看向李承乾,直接用上了最近学到的属于高昌本土的语音语调。“一切顺利。”
李承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自然明白侯君集的意思。留一个活口,再演一出戏,叫西突厥人更加认定此次突袭的就是高昌人。李承乾收拢好弓箭,示意众人上前,他们看到了被西突厥人护在最中心的那具尸体。
侯君集一顿,表情很奇怪。
李承乾见状招呼众人退去,就好像他们完全没发现还有一个奄奄一息的西突厥人一般。
远处,李承乾盯着那个西突厥人狼狈捂着流血的胳膊起身,眼见那人翻身上马渐行渐远,李承乾轻笑。
“将军,现在该说说那个人是谁了吧?我瞧你的表情应是认识。”侯君集大笑:"真是痛快!”
“那是阿史那贺鲁,当下西突厥新可汗最得力的心腹,太凑巧了!”阿史那贺鲁?
就是那个在李世民去世前乖顺去世后又立马叛唐自立的家伙?这人虽然活得并不久,历史上最后被苏定方给捉了去,但能提前解决掉一个,还是莫大的惊喜。
阴沟里翻船,哈,好歹曾经还是史书上绕不过去的一笔,现如今就这样死了。
死得毫无尊严,甚至死得非常憋屈。
李承乾说不上来自己的心情。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这种野心勃勃的家伙,李承乾从来不会心软。能给大唐的未来减少一个敌人,何乐而不为?李承乾长呼一口气,这一次同上一回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