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吐蕃来使  月下隔云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谈时二郎方方为你想出的字。”李承乾表情不变:“上皇与我说这些做什么,现在才来与我亲近,是不是太晚了?”

啧,这个倔强顶嘴的性子也同少年时的李世民一样。李渊自顾自继续道:“高明,诗经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景行,郎对你的期许可不小。”

李承乾没有说话,李渊在某种方面来说是狡猾的,故意用着李世民对他的期许绊住他的脚步。

李渊似乎是透过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人,他顿了顿,声音渐轻:“明,尚书有言,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德有了,二郎又怎会忘记才呢?”“他真的很喜欢你,桩桩件件都要给你最好的。”“哪怕身为储君你的字根本就是没几个人能叫,他依旧会翻阅文集给你取最好的字。”

“与我说起你来是浑然的欣喜,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对我他能有几分真心的笑面。”

李承乾沉默片刻,头一回认真看向了李渊。这个也曾屏雀中选意气风发的男人,是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老态疲倦?这个也曾因为少年李世民生病而真切祈祷立碑祝福的男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因为权利而选择放弃那个他曾最爱的儿子?功高震主,偏生李渊并不是一个大度之人,恰如走向死局,玄武门之变再无被阻止的余地。

李承乾垂眸,他依旧不想评价这对父子之间的恩怨。释然不等于原谅。

武德后期的李世民有多痛苦,他无法体会,所以他更加不会替李世民选择原谅去亲近李渊。

“所以上皇究竟想对我说什么?”

李渊叹气:“朱曦耀眼,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自己的光辉,可这份光辉却又难免灼人。”

“我曾关切他,也曾嫉妒他。”

“承乾,你不要走上我的老路。”

李承乾哂笑,直到这个时候了,李渊还在不自觉将责任往李世民身上推吗?他拂袖转身,语气冷得不带一丝波澜。

“朱曦耀眼,光辉灼人。可上皇是否想过,是否是您身处黑暗才会抗拒这份温暖?″

“死死抓着权利不放玩弄权术的那个是你,不是李世民。”“至于我?我可与上皇不一样。”

李渊盯着李承乾的背影,默然良久。

大大大

“吃火药了?火气这般大。”

李世民带着调笑的声音传来,李承乾撇撇嘴:“没什么,就是遇上上皇了。”

李世民点头:“原来是上皇,上皇只昨日与我提到了你,我顺便讲了讲给你新取的字,怎么你是不满意我给你取的字?”虽然看出了李世民明显在逗他,但李承乾依旧慌忙解释:"没有,阿耶给我的高明这样美好,我都怕担不起这个字,哪里是阿耶说得这样!李世民单手撑着下巴:"你总是在习惯性妄自菲薄,承乾,你不该是这样的。”

“这一月来你在鸿胪寺做得如何我看在眼里,百官看在眼里,高明,你担得起。”

从头到李世民都没有提起过李渊,这对父子之间究竟是个怎样的心态,谁知道呢。

但总归是回不到唐国公和李家二郎那段时光了。“聊聊吐蕃吧,你对于吐蕃是个怎样的看法?”李世民好整以暇,话锋一转,等着李承乾的回答。李承乾沉吟片刻,心中结合着后世史料以及这一个月来在鸿胪寺的所见所闻,他缓缓开口,一字一句:“虽是新兴势力,但未来未必不会成长为薛延陀西突厥这样的存在。”

李世民眸光微闪,问得极快,根本不给李承乾思考的时间:“何以见得?”“这块地方从古至今可从未出现过什么大患。”李承乾不假思索:“吐蕃年轻的新王松赞干布并非寻常人。”李世民不置可否:“还有呢?”

“吐蕃身处之地极为特殊,我唐军日后若要仰攻一路往上恐怕不易。”“且吐蕃地处各个国家的要道上,除却西域诸国,我朝对其余国家知之不详,难免吐蕃会引入他国技术壮大自己的实力。”“更不用说,按照吐蕃与我大唐交界之地的州县百姓有言,随着高度升高,一路往上,很容易发生喘不过气的情况,对于军队来讲这是相当不利的存在。”

高原反应,这个于大唐来讲最难克服的自然情况。李世民抽出一封奏表:“你和这位王玄策的想法是一致的。”“因为吐蕃来使引起了他的关注,日日夜夜翻阅了史料只查了个大概,他打算亲自去一趟高原打探情况。”

“虽然吐蕃眼下看似毫无威胁,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同意了。王玄策,那个历史上借兵剿灭了印度一个小国的家伙?李承乾按耐住心中的惊讶,还未等他开口,李世民的下一个问题再度砸来。“然你观之,吐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部族混乱,尚未一统。”

李世民眼尾轻挑:“不止,非我族人其心必异,吐蕃部族众多利益不一,就算勉强整合,没个百年时间潜移默化改变社会风气,想要真正一统,很难。”李世民嗤笑:“表面来看,吐蕃与突厥全然不同,吐蕃已然有着我们中原帝国的影子,可内里相差却不大。”

松散的联邦,是一个最适合吐蕃的形容词。李承乾在心中默默补充,青藏高原之上民族繁多,更不用说他们的政体并非全然的封建而是带了大半奴隶制的影子。后期吐蕃一直头疼政治体制,却学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