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白驹过隙
【鄂州月报·贞观二年二月】
【鄂州地方报·第一期】
【快讯·东宫道观悟奇术,矿人他日笑开颜一一新器未来成,深井之危可解,掘采之效倍增】
话说东宫储君近来无事,频访清虚观,与观中道人研讨丹鼎之术。恰见观中老道炼丹,炉火熊熊,烟霞缭绕。太子本是聪慧之人,一见此景,忽觉灵光一闪,拍案叫道:“此中必有玄机!”
遂召来一众能工巧匠,日夜钻研。竟从其中里格出一门新奇法门,自言此物若成,可使矿山开采之效倍增。
偏生清虚观近日屡有异响,时而轰隆如雷,时而白烟冲天,惹得左近百姓议论纷纷,疑为妖道作法。
柳观主特此澄清:“此乃殿下与匠人们研制新法,钻研利国利民之术,绝非方士作怪。”
言罢又笑:“储君这般用心,倒是让老道这丹房成了"格物致知′之所。”市井小民议论纷纷,终是略有按耐疑惑好奇之心。太子亦知此事不可一味遮掩,遂与官府携手张贴榜文。“新物紧要,暂需保密,然每有进展,必登月报,以解百姓之惑。”有那好事的闲汉看了,不禁笑道:“既如此,咱们便等着瞧,看太子殿下究竞炼出个什么′点石成金'的法门来!”
附图:太子领众道士灰头土脸钻研火药。
正是:
丹炉烟里藏玄机,矿山他日换新颜。
莫道储君多奇想,且待月报解谜团。
【快讯·朔风凛冽飞雪至,白叠新裁暖意生】近月边关白叠子大熟,其状若云团,其色如雪,乡野老农皆呼"天公撒絮”。孰料那改良水转纺车的黄娘子,竞唤此物作“棉花"一一闻说这古怪名目,竞是东宫储君首要钦点。
黄娘子手段了得,先有“纺车以水十八转”,今又掏出“弹棉弓“织棉机“等稀奇家伙什。
不出旬月,便赶制出大批棉袄棉裤。
市井之徒初见时还嗤笑“此物形似孝服",待朔风乍起,个个裹着新棉衣在雪地里打滚,方知此物之妙一-比那柳絮芦花强胜十倍,寒冬腊月竞能热出汗来鄂州商贾闻风而动,贩得上千上万棉衣入鄂。谁知那些惯会精打细算的妇人,不过半日便将货物抢购一空。有那等机灵鬼想偷学种植之法,却全然不得其法。
后衙门差役拿出《棉务章程》一一原来早被官府朝廷画下规矩。欲种此物,需得参与"投标“竞标",顺带一提,这两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听闻也是太子与陛下商议而来,活似科举考试。更妙的是陛下金口玉言。
“此乃军国重器,种得好者,可与天家做长久买卖。”此话一出,各州商贾顿时红了眼。
如今除却产粮大州被天子严格规定,其余各地争当“棉田状元”,且有定量,必不能影响到农为根本。
大街小巷有童子唱:“棉铃挂榜时,白叠赛黄金。”附图:边关各州棉花丰收景象。
正是:
边关新絮胜春华,巧手黄娘织棉衣。
莫道寒衣寻常物,暖得千家暖万家。
【后附秘闻·前朝炀帝后宫荒唐为哪般,文帝死成迷究竟为何)【交州月报·贞观二年八月】
【交州地方报·第二期】
【快讯·林邑稻熟遍交州,早禾育种见新章】交州之地,向来暑气蒸腾,田畴苦旱。
然今岁林邑早稻大熟,穗垂如珠,粒饱似玉,农人见之,莫不拊掌称奇。此稻生长期短,耐得炎天,自南疆引种以来,竞比本土稻种收获更多。更妙者,交州都督卢祖尚与引进稻种第一人顾重林与老农合力,竞将此稻更育出新种--或更早熟十日,或更耐旱三分,堪当“救荒利器”。官府这回也难得大方,将好稻种分文不取散与百姓。街坊间曾有笑谈流传。
“衙门老爷百般体贴,莫不是怕饿瘦了咱们,来年收税少了几斤谷子?”然笑语成真,朝廷竞准了用此稻纳粮--可见这“林邑早稻"当真成了长安天子的心头好。
如今岭南各州都眼红得很,有刺史都督巴巴地派人来讨种,活像讨媳妇般殷勤。
听闻扬州已经试种,田垄上插着“林邑早稻试种田"的木牌,过路书生还道是哪家新开的酒楼招牌哩!
附图:交州官府下发稻种,官民同乐。
正是:
林邑嘉禾南土栽,交州遍地穗黄开。
若得早稻成常熟,何惧荒年饿孚来?
【后附秘闻·闻说破庙夜半有人遇狐妖,狐妖妩媚勾缠诱人,恰似大梦一场尚未醒】
【宣州月报·贞观二年九月】
【宣州地方报·第一期】
【快讯·纸寿千年洁胜雪,格物一道启新章】话说那春色纸坊的当家娘子陈蓉,自打“墨竹纸”名噪一时后,跑到宣州研制新纸,竞似人间蒸发般没了动静。
市井闲汉们嚼舌根,流言纷纷。
谁知这陈娘子不声不响一鸣惊人一一今岁宣纸甫一问世,便叫那些自诩风雅的高门贵族抢破了头。
这纸摸着似美人肌肤,瞧着如天山积雪,连最挑剔的书画先生都连连赞叹:"此物只应天上有!”
偏生几个春色纸坊的老主顾忧心不已。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