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章 一块价值两亿元的透镜
屏幕上,代表原始横向净稳定导数的蓝色曲线旁边,一条代表增稳效应(正值)的绿色虚线被迭加了上去。
接着,一条全新的、代表综合净稳定导数的红色曲线被计算生成,覆盖在原来的蓝色曲线上。
三双眼睛死死盯住ma=1.03附近那个关键区域。
只见那条原本深深下探、刺入负值区域的蓝色低谷,在绿色增稳曲线的强力“托举”下,被显著地抬升了起来。
虽然红色曲线在ma=1.03处依然有一个明显的凹陷,但其最低点,已经稳稳地停留在了坐标系的零点(x轴)之上!
虽然依旧低于理想值,但已经脱离了危险的负稳定区域。
“正了!拉正了!”尹开宪指向那个被抬升起来的谷底,“虽然裕度还不算大,但至少在理论计算上,净稳定导数已经是个正值了……”
导数是正值,说明飞机的静不安定性不会出现骤降。
总归是相对安全的结果。
刑牧春用力地拍了下尹开宪的肩膀,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太好了!”
常浩南紧盯着那条红色的曲线,紧绷的嘴角终于缓缓放松。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好。”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这说明,‘驺虞’原型机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成立的,关键的风险点找到了应对之策。后续的详细设计和试飞,就按这个方向……”
“……”
就在这时,常浩南口袋里的加密手机发出了独特的蜂鸣震动。
他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号码,神情微动,立刻接通。
“是我。”他只听了短短几秒钟,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脸上原本放松的神情瞬间被一种混合着惊喜的急迫所取代。
“好!我知道了!我马上回来!”
他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
“常总?”刑牧春和尹开宪都察觉到了他瞬间的情绪变化。
“京城那边有急事,我必须立刻回去一趟。”常浩南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然后转向刑牧春,“老刑,老刑,后面几轮针对性的补充测试,还有数据收尾工作,就辛苦你在这边盯着指挥了。还有尹主任,辛苦把测试报告整理好之后发我一份。”
刑牧春点头:“放心,常总,交给我。”
……
翌日清晨,京城,火炬实验室。
厚重的大门无声滑开,常浩南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在地下测试中心的门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栗亚波立刻迎了上来。
这一次,他已经养精蓄锐了足足一晚,因此脸上没有疲惫,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老师!您回来了!”栗亚波的声音带着激动。
“东西呢?”常浩南没有任何寒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实验室。
“这边!”
栗亚波引着常浩南快步走向实验室中央一个被高强度惰性气体笼罩、由多层防震防辐射装置保护起来的真空操作平台。
在平台中央,一片薄得几乎透明、仅有巴掌大小的不规则晶片,静静地悬浮在无尘环境中。
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透明灰色,边缘在光照下映出一片略显奇特的虹彩。
但除去这个细节之外整体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脆弱。
“按照您上次离开前提出的‘液相可控剥离’工艺,”栗亚波语速飞快,“我们……成功了!”
短短一句话,让常浩南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昨晚在电话里,栗亚波只是照例汇报有情况。
但他离开之前,已经把溶剂配方、表面张力控制参数和剥离动力学模型全部交给了对方。
应该没有再失败的道理了。
栗亚波指着那片晶片:“这是宏观尺度下,我们成功分离出的第一块具备完整结构的负折射透明材料。虽然形状还不太规则,尺寸也有限,但它的晶体结构和光学特性,经过初步表征,完全符合理论预期!”
常浩南的心跳,在胸腔里有力地搏动着。
就像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前往盛京601所时那样。
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假装平淡地问了个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了多少次?”
栗亚波立刻转身在旁边的控制电脑上调出实验日志,屏幕上一长串密密麻麻的记录滚动着:
“从开始尝试宏观分离算起,一共进行了97次完整流程。其中成功完成剥离步骤、并保持结构基本完整的,有70次。”
他指着屏幕上一个高亮标记:“积累起来之后,最终得到了这么一块晶片。”
97次尝试70次成功剥离,最终得到一片合格的晶片。
常浩南的目光扫过实验记录上那触目惊心的材料消耗清单——各种超高纯度稀有金属、特殊衬底、定制化学溶剂、超净环境维持、设备损耗……短短几个月,
仅仅为了这一片小小的晶片,烧掉的经费粗略估计就高达一亿元人民币!
“呵……”常浩南轻轻吸了一口气,目光